广东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

文档创建者:信息管理
浏览次数:477
最后更新:2022-11-05
地方法规规章
地方法规规章: 地方人民政府 » 广东

广东省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工作规则

制定机关: 广东省人民政府

效力级别: 地方政府规章

时  效 性: 失效

发布文号:

公布日期: 1989.03.18

施行日期: 1989.05.01

题     注 : (1989年2月1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文件粤府函〔1989〕21号批准 1989年3月18日广东省劳动局、广东省总工会发布 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)(编者注:该规则已被1998年4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粤府办〔1998〕19号发布并施行的《关于废止〈关于加强珍贵稀有动植物自然资源保护管理的布告〉等76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通知》废止)

全文

第一条为及时、妥善调解企业内部发生的劳动争议,保护企业行政和职工的合法权益,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社会秩序,根据国务院发布的《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》和省人民政府颁布的《广东省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实施细则》,结合我省实际情况,制定本规则。

第二条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(以下简称调解委员会),是在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,相对独立地依法调解本单位劳动争议的群众性组织。建立工会委员会的企业,以及已设立工会工作委员会的乡、镇,都应当设立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小组。

第三条企业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设在企业工会委员会或乡、镇工会工作委员会。

职工较多的企业,调解委员会办事机构根据需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,从企业内部调整解决。

第四条调解委员会的职责:

(一)调解本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;

(二)调解本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因工作调动、劳动报酬、保险福利、劳动保护、职业培训及奖励惩处等方面发生的争议;

(三)接受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业务指导,对与本企业有关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,协助仲裁委员会调查本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;

(四)检查督促争议双方当事人严格执行调解协议;

(五)协助企业做好违纪职工的教育转化工作;

(六)协助企业搞好劳动法规、政策的宣传教育。

第五条调解劳动争议必须遵循下列原则:

(一)以事实为根据,以国家有关法律、法规为准绳;

(二)当事人双方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;

(三)当事人双方自愿调解;

(四)允许当事人对争议事项申诉和辩论。

第六条调解劳动争议的依据:

(一)国家和省有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政策;

(二)企业行政与职工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签订的劳动合同;

(三)企业行政制订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厂规厂纪。

第七条调解劳动争议按下列程序进行:

(一)发生劳动争议,当事人双方均可向所在单位的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。

(二)调解委员会接到当事人书面申请调解后,应当进行调查研究,查阅有关材料和凭证,听取当事人双方的意见,向当事人双方宣传有关法律、法规、规章和政策,促使争议问题尽快协商解决。

(三)在查清事实,分清是非的基础上,召开调解会议进行调解。调解会议由调解委员会主任或副主任主持。争议双方当事人必须到会。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调解会议协助调解。

调解会议应作记录。经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,应记录在案,并制作调解书。

调解书应写明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姓名、职务、争议事项、调解结果等。调解主持人及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,并加盖调解委员会印章。调解书一式六份(争议双方当事人各一份,上级主管部门、当地仲裁机关、工会和企业调解委员会各一份)。

调解书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。

(四)经调解未达成协议的,属仲裁委员会管理范围劳动争议案件,当事人可在调解不成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企业所在市、县(区)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。调解委员会应当将该案的全部材料、调解意见送交仲裁委员会。

第八条调解委员会受理的劳动争议,应当自当事人书面申请调解之日起,三十日内结案。到期未结案的,应视为调解不成。

第九条调解委员会在进行调解过程中,双方当事人均应维持正常生产(工作)秩序。企业行政不得停止其工作、停薪或降低工资待遇;职工应遵守劳动纪律,照常进行生产(工作)。

当事人干扰调解,扰乱工作、生产秩序的,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》的有关规定处理。构成犯罪的,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
第十条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应当坚持原则,秉公办事。如违反本规则者,应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。

第十一条本规则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